专家点评
近年来,越来越多外国专业人士、高净值家庭、创业者选择以新加坡为第二事业基地或家庭生活中心。而身份选择,是入境与发展的第一道关卡。
在新加坡,最常见的四种合法居留路径包括:Employment Pass(EP,就业准证)、Dependant’s Pass(DP,家属准证)、Long-Term Visit Pass(LTVP,长期探访准证)与 Permanent Resident(PR,永久居民)。这四类身份适用于不同阶段、不同背景的申请人,背后对应着完全不同的审批逻辑与权利义务。
本文将从政策细节、申请流程、适用人群、可工作性、配偶子女安排等维度,深入解析新加坡主要居留类签证,帮助你明确:当前阶段你最适合申请哪种身份?未来路径如何规划?
一、EP:Employment Pass(就业准证)
EP 是最常见的工作类签证,适用于受雇于新加坡企业的外籍专业人士,是所有“工作身份”的核心入口。
-
适用人群
● 外籍专业人才、公司高管、技术专家;
● 初创企业创始人亦可申请(须提交详细商业计划及融资证明);
● 目标是长期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士。
-
申请条件(2025年新规)
● 月薪门槛:S$5,600(金融业为 S$6,200);年长者或高龄申请人起薪更高;
● COMPASS 综合打分 ≥ 40 分:
-
C1:薪资对标(较本地同龄人是否具竞争力);
-
C2:学历背景(顶尖大学可加分);
-
C3:企业多元化指标(雇佣本地 vs 外籍比例);
-
C4:企业支持力(是否行业稀缺人才); ● 必须由本地注册企业为其提出申请。
-
流程与时间节点
● 公司在 MyCareersFuture 上刊登岗位 ≥ 14 天;
● 提交申请至 MOM(人力部);
● 审批周期约 3–6 周;
● 获批后发 IPA 函,入境拍照打指纹换取 EP 卡。
-
权益与限制
● 可担任公司董事;
● 可为配偶、子女申请 DP;
● 不可自由跳槽(需重新申请 EP)。
-
实操建议
● 起薪越高、学历越优、企业越有本地贡献,成功率越高;
● 初创公司需提供详细商业运营计划书与资金证明,提高信任度;
● 可提前模拟 COMPASS 打分,预测审批成功率。
二、DP:Dependant’s Pass(家属准证)
DP 是为 EP、S Pass、PEP 等持有人配偶与子女提供的陪同居留签证,是家庭团聚的主要路径。
-
适用对象
● EP 或 S Pass 持有人的合法配偶与 21 岁以下未婚子女;
● 通常与主申请人同时提交,或在其获批后再递交。
-
申请条件
● 主申请人月薪需达到 S$6,000(2025 年新规已提高);
● 必须为法律配偶,或提供充足证明(婚姻注册文件等);
● 子女如非亲生,须提交监护权或合法抚养证明。
-
是否可工作?
● 2025 年后,DP 不再可直接申请 LOC(Letter of Consent);
● 如想工作,需由雇主为其申请独立 EP 或 S Pass。
-
权益与风险
● 不具备独立身份,依附于主申请人;
● 如主申请人身份失效,DP 将同步终止; ● 不建议作为“变相就业跳板”。
-
特殊注意
● 想让配偶陪同且工作:建议配偶直接走 EP 路径;
● 不工作仅生活陪伴,则 DP 为合规高效路径。
三、LTVP:Long-Term Visit Pass(长期探访准证)
LTVP 是为不符合 DP 条件的家庭成员或非传统家庭结构而设,适用面更广,但权限更低。
|
|
|
---|---|---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实务建议:
● 若家庭结构非传统(非婚伴侣、有继子女)建议直接申请 LTVP;
● 如满足条件,建议尽快转 EP 或规划 PR。
四、PR:Permanent Resident(永久居民)
PR 是身份转换的最终阶段,可享受更高社会融合度、福利待遇与稳定性,适合有长期留新打算者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主要路径:
● PTS(Professional, Technical Scheme):主流路径,EP/S Pass 持有人工作满 6–12 个月后可申请;
● GIP(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):高净值投资者方案,投资 ≥ S$250万可申请;
● ForArts(人才/艺术贡献者):特殊领域人才引进。
审批要点:
● 纳税记录、薪资水平、学历背景、行业贡献;
● 配偶是否在新加坡、子女是否就读本地学校;
● 是否积极参与本地社会或公益活动。
五、不同阶段应选何种身份?
【身份路径建议表】
初创企业主,需本人常驻经营 → EP + 商业计划支持文件 有家庭陪同,配偶不工作 → EP + DP 有家庭陪同,配偶希望工作 → EP + 配偶独立申请 EP 年长父母同住 → EP + LTVP 想在新加坡长期定居 → EP + 纳税记录 + 子女入学 → PR 高净值、创业移民 → GIP 直接申请 PR
六、结语:身份路径是战略,不只是手续
新加坡的身份体系虽然分层清晰,但各类签证之间并非“孤岛”,而是应配合申请人发展阶段、家庭结构、事业布局进行路径设计:
EP 是入场券,DP/LTVP 是家庭配套,PR 是战略目标。
宜久建议:
● 初入新加坡,重视资料完整与企业信用,可委托专业团队规避失败风险;
● 家庭计划应同步考虑陪伴人身份、入学规划与未来转 PR 策略;
● 每一份准证的使用年限、配套福利与风险都应提前规划,避免中途被动调整。
如你正在筹备注册公司、申请 EP、为家属规划身份路径,欢迎联系宜久全球服务团队,获取定制化身份规划方案。
📞 热线:400-021-5001
📬 也可留言关键词“新加坡签证”,获取免费初步评估。